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4-06-19 07:06:28
就在上周,阿里大张旗鼓的发布了“码上淘”计划,并以凶猛的广告攻势拿下了CCTV世界杯的钻石级广告位;而就在本周18日,移动端的支付宝钱包的依托NFC技术的未来公交体系,在经历数个月的审核之后获得了国家住建部的审批,并宣布将在全国35个城市开始互联试点。
二维码和NFC支付,从技术层面看本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一对关键词,但从今年3月扫码支付被暂停,虚拟信用卡被驳以来,阿里移动支付端的政策调整中不难看出其背后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前世:难产的扫码支付
世界第三大电商平台,日本Rakuten的EDY卡毫无疑问是支付宝钱包NFC支付的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据马云来往扎堆和知情人士透露,马云今年年初赴日本会晤孙正义,回国以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二维码在移动端的布局提到了战略的高度,同时被引入的还有日本目前最成熟的NFC支付技术,以及虚拟信用卡。不过始料未及的是,作为过渡产品的支付宝钱包扫码支付被央行突然叫停,打断了三步走的第一步。二维码,在日本的应用与国内的不同点在于:前者是作为信息获取入口,后者将其提升到了培养移动支付的高度。由于中国移动网络基建程度差,扫码支付的用户体验与在东京街头的感受完全不同,同时二维码的安全隐患也相对突出,这项技术在全球范围来看是中国首创,同时也是绝唱,因此扫码支付可以说已经脑死亡。
上周码上淘的发布,则是其内部重大战略调整的一个信号:放弃扫码支付,转为流量入口。深谙日本移动互联网产业之道孙正义必然已经向马云介绍过软银和其他运营商类似DOCOMO在O2O中如何获取用户数据以及精准流量的纯属技巧,“码上淘”既是中国学生在痛定思痛后交出的第一个份样品。
短命的扫码支付,必然会像扑翼机那样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中,但二维码的未来在BAT三家手中会以更高密度,更宽纬度的形式得到展现,特别是二维码小入口获得大数据、这种以小搏大的思路。
今生:日本EDY和NFC技术的应用
在今年6月商派技术大会上,支付宝无线技术总监白起就分享了有关支付宝钱包嫁接NF版本在公共交通方面上的运用。这项技术最早在北京和上海两大城市有过试点,但形式仅仅是利用手机作为充值终端,并未放开手机钱包直接支付,其核心原因即是这项技术在非加密的情况下所存在的危险性。说起NFC,还是要牵扯到岛国日本。
NFC,非接触射频识别演变而来,Sony公司拥有这项专利。在日本最先投入使用的,则是日本最大,世界第三的电商平台:Rakuten乐天旗下的EDY卡,据2014年财报显示,其移动端消费总量占比高达65%,可以说靠的正是乐天电商平台所签发的百万张拥有EDY技术的虚拟信用卡,此前三月阿里期望和中信银行共同发布的中国版EDY只是出乎意料的遭到了央行的暂停。
同是信用卡,虚拟信用卡的特点在于EDY功能将电商平台+线下零售+公共交通的三种支付形式的整合。在线上,也不必使用过去需要输入密码,U盾,以及手机验证码等繁琐而无效的手段,直接利用射频式读卡器,像IC一样瞬间完成交易。在线下,使用EDY卡就像POS机一样方便,在消费的同时,还将获得高额的乐天电商平台积分;在公共交通系统方面,EDY可以免去了排队充值买卡的麻烦,就像IC一样直接刷卡,当然也可以使用手机,但前提是必须要有NFC功能,但从日本方面看,刷手机的人数量明显不及刷EDY卡的。
虚拟信用卡可以以一张实卡作为消费终端,也同样可以以手机作为工具,而且其实物卡现金充值点密集度与ATM相差无几。不过方便,快捷,返利的背后绕不过去的是安全,由于为了达到最高的用户体验,非加密的EDY卡一旦丢失相当于一张没有了密码的信用卡,后果不堪设想。但为了尽量避免用户的损失,日本方面的做法是EDY卡每日定额50000日元,也就是说单次充卡充满也只有3000多人民币。很显然啊,这种小额支付的模式实际上就是将自身定位为“快消费”的层面。
后世:落地何方
虚拟信用卡目前依然处于暂停阶段,但并非叫停,电商店铺和线下商铺的闭环想要通过O2O实现,显然为的就是丢掉现在用户手中的各大银行的信用卡,改用各平台的。等时机成熟之后,我们可以揣测淘宝,天猫,JD,唯品会为首的一大批电商平台旗下的虚拟信用卡会像二维码一样席卷而来,只等加以时日。
就未来公共交通系统而言,全国完成一卡通对于用户的出行有着极大的便利,这种优势是无法视而不见的,因为现阶段中国的各大城市都在推行其初级阶段:即本市全部交通系统完成一卡通的闭环。公共交通的庞大市场,“快消费”与O2O苦于找不到良好购物体验,显然会因NFC技术的来临而发生质的改变。假如苹果6接入NFC技术,那将会这项技术的普及卖出匝实的第一步。
而更大的安全隐患则是这项技术的非加密性,是否会对支付宝带来更大的公关危机,这是未来值得思考的一个疑问,要方便还是要安全?如果要了方便,不加密的卡或者手机等同于羊入虎口。如果为了安全加设密码,我们是否可以想象在地铁站边上刷卡的同时噼里啪啦的按手机屏幕而排长队的一幕。回归到这项技术为何能在日本率先开展,离不开的是其国民素质程度和完善的风险应对措施。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