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4-05-07 08:05:12
在某网站看到一篇好文章,你通常会怎么做?
没错,很多人会主动分享至各种社交工具,微博、微信朋友圈等。而且,分享的时候你总得说点儿什么吧,提几句感想,摘一段文章核心观点之类的。
而如果你分享《洛杉矶时报》网站的文章,你再也不用担心如何绞尽脑汁写一段提要、或者苦苦思索如何填满微博输入框里的140个字的空白了——因为全新改版的《洛杉矶时报》官方网站做了一个决定,在其发表的每篇文章开头辟出一块,提供由编辑预先撰写的3-4条一句话分享内容(格式就是一条未发布的Twitter贴子),用户可以选择合自己心意的任意一条,直接分享至twitter。
(文章开头的三条备选推文)
丹江口六三网联小编也不得不感叹一句,懒惰可以创造无穷机会。从新媒体实践的角度来看,《洛杉矶时报》的目的很明显,即以此鼓励读者对文章页面的互动,可以看做是其在数字化新闻设计上的进一步转变。
除此之外,《洛杉矶时报》的这一次神秘改版还将引入诸多尝试。首先是宣布未来网站将保持24小时不间断更新;另外,还会在网站设计上加大投入,比如同纽约知名的设计公司Code and Theory合作(这家公司先后同《时代》杂志合作,并为科技网站The Verge、知名非裔杂志Ebony、时尚杂志Interview设计页面,口碑和反响很不错;新闻评论网站Daily Beast最初上线也得到该公司大力相助);改版后的《洛杉矶时报》网站,将具备科技时尚与休闲兼有的特色。打开新版网页,感觉类似于看到这样一张照片(下图):一台MacBook Air或是Moleskine的笔记本和一部iPhone,还有一杯饮料一起放在光滑的木质桌面:
除了字体、侧栏页面的调整,整体设计还与iPad等平板设备应用的宽大方框外观相呼应。
而所谓的“帮你撰写推文”的文章内页设计,则如此呈现:文章页面设置了许多供读者分享的部位,不仅有“分享这一言论”的整句引语分享标签提示;整篇文章也有三处“分享行”,读者首先看到的是预先写好的分享内容的Twitter帖子。
如果用户把鼠标移到下图可见的twitter小鸟图标旁边,还能看到分享到Facebook等社交媒体的快捷键。
尼曼新闻实验室(尼曼基金捐助哈佛大学的新闻业创新项目)负责人约书亚·本顿(Joshua Benton)评论说,用户是否会经常用到这些预先写好的Twitter帖子?使用频率是多少?相关研究学者不妨追踪这一数据。毕竟,估算有多少分享的Twitter帖子来自那些使用预先提供内容的《洛杉矶时报》网站url是很简单的事情。
“无分享不新闻”,曾被奉为互联网时代全新的传播理念。而方便用户分享——小编认为这个出发点是极好的。事实上,包括丹江口六三网联在内的各大科技博客都已经实现用户分享,自动同步“文章摘要”的功能,但摘要基本是唯一的,还没有谁想到要提供1个以上摘要的选项。
最后要说一点:数字媒体、营销与广告分析网站Digiday关于网站的一篇文章指出,我们可以从文章页面的截图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以下我用斜体字突出强调):
Digiday网站发表文章评论这种分享主义将产生的效果,“通过社交媒体分享,人们阅读的目的越来越单纯,只奔着分享的文章而来。”
但对于大多数新媒体网站,最让其头疼的其实是如何让完成分享后的读者继续留在网站?在本顿先生看来,投资博客Quartz是第一家深谙此道的主流新闻网站,在Quartz的页面,一篇文章只要从头浏览到尾,就可以接着看到又一篇的开头——这是本地应用用户体验派生的解决方法。
最近,《时代》杂志重新设计后的版面也走的是同样的路线。或许这是目前解决二次点击问题最好的对策:如果社交媒体带来了更多的读者,要怎样引导这些新读者留在相关网站,观看更多的内容,而不是任由读者仅仅读了一篇分享的文章后,就返回社交平台上去刷微博,刷微信,坐等新的分享?
热点新闻